貝多芬的第六號交響曲「田園」,是第一首為每個樂章附上標題的交響曲,其格式也是突破傳統的五個樂章,其中第二樂章為「溪邊情景」。

貝多芬非常熱愛大自然與鄉間生活,他曾在1807年寫給友人的信中提及:「當我漫步在森林、樹木、植物與岩石間,我就雀躍地像個小孩,沒有人像我這般熱愛鄉間﹗」,的確,那也是他靈感的泉源。

「田園交響曲」裡的那條小溪

由於貝多芬的聽力在二十六歲左右就開始惡化,到了三十出頭時幾乎就完全聽不見了,他為此深感苦惱,再加上失戀的打擊,使他想要結束自己的生命,在醫生的勸告下,貝多芬前往維也納北郊的海黎根城(Heiligenstadt)療養,並在此寫下著名的「海黎根城遺書」。在此地有一條名為schreiberbach的小溪,貝多芬經常沿著溪邊散步,在大自然的慰藉下,他打消了自殺的念頭,並將漫步田野的心情譜成第15號鋼琴奏鳴曲「田園」。


爾後數年,貝多芬便經常在海黎根城小住,他在此與大自然為伍,不用擔心會被人發現他的耳朵有毛病,田園裡的樹木彷彿都在說:「聖哉、聖哉」,這也使貝多芬決定要為schreiberbach的小溪風景作曲,並將蘆葦、黃鶯一起放入樂曲中,而其成果便是大家所熟知的「田園交響曲」。



早春溪邊發芽的樹木

後人沿著堤防修建了一條步道,當地人就把這條步道命名為「貝多芬散步道」(Beethovengang),而通往海黎根城市區的小路就叫做「英雄巷」(Eroicagasse)。

溪邊步道與英雄巷交會處



溪邊的貝多芬胸像

沿著溪邊的步道可以走上一個多小時,在步道的中段有一座1863年落成的貝多芬胸像,為「田園交響曲」的發想作見證。沿著小溪往西北方向走,就可以到達卡倫山,附近是整片的葡萄園,這裡是著名的酒莊。


在海黎根城有許多貝多芬的遺跡,像是他留下遺書時住的房子,現在已經變成紀念館


貝多芬在這個房子寫下海黎根城遺書

沿著英雄巷往市區走就會到達普法爾廣場(Pfarrplatz),廣場邊有貝多芬在1817年夏天住過的房子,他的「第九號交響曲」就有部分是在此構思的。這棟房子的主屋,現在是酒館,而貝多芬住的側屋位在右後方,在主屋旁邊的入口處,設有一座貝多芬的全身塑像,看他雙手互握,頂者風前進,可以感受到貝多芬晚年時的孤寂。



普法爾廣場


普法爾廣場旁貝多芬曾經居住的房子,現在是酒館


貝多芬小屋旁的塑像


貝多芬於1817年夏天居住的小屋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evechen23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